考古題戰略

Posted by 每特17劃 on 2017-03-06

考古題戰略

出社會前,我的人生經過了幾次重要的考試:

  • 高中聯考(1997)
  • 大學聯考(2000)
  • 研究所入學考試(2004)
  • 研究所入學考試(2005)

其中 2005 年的研究所考試對我意義重大,因為這次考試的過程中,我體悟出和以往不同的作事方式。

研究所的入學考試大約是在 2005/04 月左右,我大約於 2004/09 月開始準備。因為我非本科生,所以前期都在補念相關科目的書籍,並於寒假(約 2005/02 月)開始密集練習考試習題跟歷屆考古題。我先是搜集了各校前五年各科的考題,然後逐一對自己進行模擬考。

過程是挫折連連,尤其是對非本科生的人來說,要熟悉 bits/bytes 的運作跟邏輯相對吃力,每次練習完對照答案,都是一次又一次挫折跟自我懷疑的感覺。然而,在所有挫折中,最令我掛在心上的,是一次試考中出現了曾經出現過的考題,前一次作不出來答錯了,事後也看過答案了,解法也念過了,然而,當這個題目又一模一樣的再次出現在眼前時,我居然還是作不出來!

“天哪,連這個明顯送分的題目,我居然也拿不到”

如果這樣一個,書也唸過,也試考練習過,連答案解法也都看過的題目,我都無法得分的話,不就代表我在真正的考試裡有準備跟沒準備其實是沒什麼差別的。當下的我心中充滿懊惱、憤怒、自我懷疑、羞愧,想到距考試日期僅剩2個月的時間,還有那麼多東西沒唸完,卻沒什麼實質提升。我草草寫完考題,充滿心虛的只想快點了結這回合,而校對答案的難堪分數,讓心情跌下更深谷底。

我離開了地下室,在圖書館附近繞繞放空了一下。後來靜下心想想,比起難看的分數,我更加在意自己重複失敗在完全相同的考題。

所以我下了一個決定,書沒念完就算了,考古題沒作完就算了,但我要我曾失敗過的題目絕不再錯第二次。

我先是暫停作新的考題,回頭把我之前曾作錯過的習題跟考題都搜集起來,分類並找出相似的題型,然後再重新練習。抄答案寫一次,矇答案寫一次,空白紙寫一次,並加強驗算,不斷重複練習,直到我有100%把握知道遇相同考題時,用背的也背的出來為止,然後再繼續練習下一個失敗過的題目。

是的,重複練習這些失敗的考題確實比一般人耗了跟3~5倍時間,當我像烏龜一樣還在舊題目上慢慢爬的時候,圖書館的地下讀書室的其他人,書一頁又一頁的往前翻,練習考題的人一個個振筆疾書,我確實感到害怕又焦慮。然而,就在我修正一個又一個的失敗考題後,心中的不踏實感卻慢慢消失了。在這過程中,我體會到幾個心得:

  1. 本來就已經會作並作對的題目,其實不太需要再花時間練習。會了就是會了,練習已經會的題目,只是增加信心跟熟練度,對最終結果是沒什麼差別的。其實我們真正該注焦的,是失敗的題目。
  2. 失敗的題目一開始搜集起來很多,但整理分析後發現,許多題目其實是類似的。將相似題目整理成同一題型後,就發現這些題目都指向自己同一個盲點。針對自己的那個盲點修正後,便成功解決了其中一題,也解決了同類題型的所有題目。相對的,若盲點沒有修正的話,也表示有很多同類型的地方會失分。
  3. 因為我針對失敗的題目作密集練習,練習到我有充足的把握絕不再錯第二次。所以這些會失敗的題目,就像被我的"答題濾網"給過濾掉了一樣。而隨著 練習過的失敗題目越多,我的答題濾網只會越密集,越密集則勝率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就好像一個足球門將,如果針對每一個防守失敗球不斷練習,讓同一種漏洞死角不再出現,防守率就只會上升而不會下降。(以數學上來說,即 單調遞增(monotone increasing) 的特性)

簡單來說,就是用盡一切努力,修正自己的盲點並確保不會重複相同的錯誤。一旦能作到這一點,剩下的就是放寬心的不斷去實戰、擁抱新的失敗經驗、跟發掘自己新的盲點。對自己懷抱信心,因為不犯相同的錯誤就只進不退,勝率遲早會站在我們這一邊。

很幸運的,我在研究所入學考試取得不錯的表現,並取得入學資格。

雖然事隔多年,很多考試的東西早就都忘光了,但這個體悟仍深深的影響我到現在,在此紀錄下我的心得。

相關參考:

2017-05-09

https://case.ntu.edu.tw/blog/?p=10595

讀到這篇文章,文中提到針對弱點的練習,有相互印證

2018-01-26

https://4think.net/怎樣的「失敗」才是成功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