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特17劃

及時當勉勵 2004/06/07

捐款支持無國界醫生的工作 — 2023-02-17

捐款支持無國界醫生的工作

Imgur

幾個月前(約莫 2022 年 10 月),在捷運站出口遇到了無國界醫生的勸募志工,拿了張傳單回家,但後來一直拖着沒完成。近期因土敘大地震的天災事件,便特別抽個時間把它完成。

線上捐款操作不難,只要有 email 、信用卡、姓名、身份證字號的資料即可,對有網路購物經驗的人來說應該相當簡單。

從官方網站上可以找到最新的捐款資訊: 捐款方式 | 無國界醫生(台灣)

不過這裏以我自己當時收到的傳單上的 QRcode 的連結來執行。

線上捐款流程

首先,依拿到的傳單的 QRcode 掃瞄得到的連結如下:

https://www.msf.org.tw/f2f

依上述連結打開網頁後,可看到三個預設的捐款按鈕:

Imgur

值得一提的是,每月捐款金額是可以自己訂的。 這裏我以 300 TWD (約 10 USD) 的額度來進行。 (註: 經過實測,有限定"最低捐款金額爲 100 TWD")

下一步,進到填寫資料的地方,則以最精簡的方式勾填下述資訊:

Imgur

  • 姓氏
  • 名字
  • 電子信箱

Imgur

  • 收據寄發方式 => 我選 "直接上傳至國稅局"
  • 打勾 "收據抬頭同聯絡人姓名"
  • 身分證字號
  • 打勾 "我同意 隱私權條款"

Imgur

(因爲不喜歡被推播訊息,所以改預設設定如下)

  • 打勾 "不,我不願意接受相關訊息"
  • 於其下打勾 "以上皆是"
  • 再按 "下一步"

之後進到下一頁,填寫信用卡付款資訊,跟常見的網路購物一樣簡單:

Imgur

  • 信用卡號碼
  • 有效日期
  • 卡片背面後三碼

最後按 "確認捐款" 。

完成之後,會看到 "謝謝您的支持" 的結束畫面。

Imgur

信用卡交易會在按下 "確認捐款" 後就立刻進行。 同時也很快收到來自 donation@taipei.msf.org 信箱的 email 通知以及手機簡訊(若有填手機號碼的話) 裏面會載有金額、捐款人編號的訊息。

Imgur

這樣就完成定期每月捐款無國界醫生的設定了。

取消捐款的方式

取消捐款的方法,目前是要透過打電話的方式。

沒有提供捐款人方便自主取消捐款的機制,是目前我覺得美中不足的地方。 有些人可能會疑惑,不是讓捐款人離開越不方便越好嗎?爲何要讓反直覺的方便離開。

對此,我想引用下述的觀點:

其中提到:

因為我害怕萬一要切換回來會太麻煩,所以沒有用他們的服務

這就是進入障礙。不是切換進去有多難,而是切換出來有多難。

資訊檢查

無國界醫生本身有於官方網站主動提供公示資訊:

其中也有提供 捐款明細資料庫 的查詢工具。不過,據我實測的結果並不是即時的,下方有顯示提示訊息:

本資料庫僅顯示三年內資料,且不包括近兩個月。若有其他疑問,請來信...

預計可能要 2 個月後才看得到資料。

另外,於公益勸募管理系統輸入關鍵字查詢 "無國界醫生" ,亦有對應資訊:

Imgur

關於無國界醫生

在線上的維基百科有關於無國界醫師的介紹:

而其組織的核心精神寫於:

對於無國界醫生

自己相當欣賞與敬仰這個組織的地方有

真正實踐

說是一層面,做又是一層面。

入危邦、居亂邦,主動至第一線提供援助。 這精神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很困難。 不時會聽到無國界醫師的人員在一些武裝衝突的地區實地執行任務的報導。 對於他們頂着生命安全實踐理想的精神,一直深感敬佩。

着重專業分工

很多人提到救助志業時,多是只有熱血, 沒有專業。然而付諸實現時, 是必須要俱備足夠的專業自主能力,才能真正提供別人實質的幫助。

例如,以這一篇採訪文:

放下武器就有醫療權 戰火下的醫者魂 | 生活 | 中央社 CNA

文中提及:

選址時也要分辨哪裡是衝突的核心區、哪裡是交通要衝,將需求、安全性、後勤補給等因素都納入考量,並針對不同國家政經情勢訂定規則,確保醫療團隊人身安全,例如幾小時必須回報一次、哪些地區能去或不能去,在治安條件特別差的地區,甚至會禁止醫療團隊「落地」,只能搭車移動,以免遭到綁架。

以及

無國界醫生全球每年執行為數眾多的任務,前線醫療人員調度、安排是一大挑戰,劉鎮鯤說,總部設有一套龐大且複雜的「配對系統」,依照任務所需的科別、時間與各國「志願醫師資料庫」進行配對,不同科別醫師的任務時間長短也不同。

對於中立的拿捏

“中立和不偏不倚” 是所有特質中,我覺得最難做到的部分。

在無戰事地區,要做到中立相對簡單一些。因爲兩邊都不幫,也兩邊都不得罪。 然而,在激烈的武裝衝突地帶中,中立反而最危險的。 因爲站在天平的中間,兩端都持槍指着你,都覺得你可能是站在對方那一方。稍有不慎,就粉身碎骨。 而在此惡劣環境,才能真正考驗出對原則的持守程度。

信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而是要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而當下的信譽,也是過去每一個關鍵選擇,每一個犧牲的生命,一路累加堆疊起來的。 中立的特性,使他們得以進入其他勢力無法進入的地帶。 但也因此,也容易成為其他勢力意圖滲透及利用的對象。

從難民兒童成為無國界醫生職員—索羅的故事 | 無國界醫生(台灣) 一文中,主角 Moses Soro 提及:

"雖然我從未忘記對自己的承諾,但我知道只要自己還在活躍於政界,就不該加入無國界醫生,因為這有悖於組織中立及不偏不倚的原則。"

這或許是當一個組織的精神得到每一個參與者的認同並自主實踐的象徵。

資源目標取捨

大家都希望惠施天下,但現實是資源是有限的。 對於一個持續有捐助資金流入,持有一定資源在手的組織來說。 決定不作什麼,可能比決定要作什麼,還困難更多。

從 2021 年的資料 全球財務與人力資源概覽 – AR2021 中,可看到多數的資源是投入更多於環境較困乏的地區。

過去數年的參考資訊:

財務自主、公開、透明

無國界醫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資訊,提及該組織超過 80% 的資金來自獨立捐款。 而該組織自述其 資金與財政 | 無國界醫生(台灣) 的 97% 的經費來自公眾捐款。

一個組織的資金組成與來源性質,對該組織的性格與發展有根本性的影響。 能做到這個比例,覺得非常了不起。

此外,於 放下武器就有醫療權 戰火下的醫者魂 | 生活 | 中央社 CNA 一文中,提及:

”募得的款項有80%用於前線、20%用於行政,只要募得隔年任務夠用的款項,就會停止募款。”

2023-02-17 土敘大地震

2023-02-17 Moses Soro

一包 Plumpy’ nut 背後的故事:我如何從難民兒童,成為無國界醫生職員|無國界醫生|換日線

2023-02-17 廖滿嫦

無國界醫生主席廖滿嫦卸任 批西方國家自私 | am730

  • 廖滿嫦(Joanne Liu)
  • "她指西方國家沒在疫症初期施援,直至國內出現個案、引發恐慌才介入,但已太遲" (伊波拉)
  • "MSF於地中海一條危險偷渡路線的搜救,遭意大利阻撓,指控其丟棄醫療廢物於海中,令救援暫停數月"
  • "美軍15年空襲阿富汗東北部昆都士的醫院,造成42人死亡,包括14名MSF醫護人員,事件反映醫護設施在衝突中受保護的清晰界線,變得模糊"

2023-03-01 劉鎮鯤

放下武器就有醫療權 戰火下的醫者魂 | 生活 | 中央社 CNA

  • 劉鎮鯤‬
  • “選址時也要分辨哪裡是衝突的核心區、哪裡是交通要衝,將需求、安全性、後勤補給等因素都納入考量,並針對不同國家政經情勢訂定規則,確保醫療團隊人身安全,例如幾小時必須回報一次、哪些地區能去或不能去,在治安條件特別差的地區,甚至會禁止醫療團隊「落地」,只能搭車移動,以免遭到綁架。”
  • “無國界醫生全球每年執行為數眾多的任務,前線醫療人員調度、安排是一大挑戰,劉鎮鯤說,總部設有一套龐大且複雜的「配對系統」,依照任務所需的科別、時間與各國「志願醫師資料庫」進行配對,不同科別醫師的任務時間長短也不同。“
  • “在他看來,無國界醫生是一個相當特別的組織,組織內部沒有強勢的主導者,每個決定都是群體共同做出的決定“
  • ”募得的款項有80%用於前線、20%用於行政,只要募得隔年任務夠用的款項,就會停止募款。”
Migrate to Vim native package manager — 2023-02-13

Migrate to Vim native package manager

我原本是用 Pathogen 來管理 Vim 的外掛。 但發現 Vim 自 8.0 (2016-09-12) 之後,官方已推出的內建套件管理機制。

近來趁重灌電腦之際,便順手將 Vim 相關的外掛從 Pathogen 轉移至新的機制。

新的機制是什麼?

  • 從原本的一層 plugin ,改爲 package 和 plugin 兩層。一個 package 下可包含多個 plugin。

  • 預設以 ~/.vim/pack/ 作爲放 package 的目錄。

  • 提供自動載入及延遲載入(Lazy loading) plugin 的機制:

    • 自動載入的目錄位置: ~/.vim/pack/《PACKAGE_NAME》/start/《PLUGIN_NAME》/
    • 延遲載入的目錄位置: ~/.vim/pack/《PACKAGE_NAME》/opt/《PLUGIN_NAME》/
  • 《PACKAGE_NAME》《PLUGIN_NAME》 就直接是目錄名稱,可以任意自訂。

  • 要新增自動載入的 plugin ,只要將 plugin 直接複製到 ~/.vim/pack/《PACKAGE_NAME》/start/ 目錄下即可。

  • 延遲載入的 plugin 則是複製到 ~/.vim/pack/《PACKAGE_NAME》/opt/ 目錄下,而之後手動載入的指令爲:

    :packadd 《PLUGIN_NAME》
    

官方文件

於 Vim 編輯器內透過下列指令,即可取得官方說明內容:

:help packages

或可查閱線上網頁: Vim: repeat.txt — 5. Using Vim packages

這裏不再重複文件已有的內容,而以紀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找到的答案爲主。

Q: packpath 的設定值是什麼? 如何顯示?

  • packpath 預設值取自 runtimepath, 即包括有 ~/.vim/ 目錄。

  • 查詢 packpath, rumtimepath 的設定值,指令如下:

    :set packpath
    :set runtimepath
    
  • 若要顯示 Vim 內的所有設定值,則是用:

    :set all
    :set! all
    
    • 註: 其中 :set! 的部份加了 ! 的差異是用於一行顯示一個,而非預設的一行顯示多欄。

Q: ~/.vim/pack/*/start/ 的目錄是只掃描一層,還是深入多層子目錄?

要注意 ~/.vim/pack/, ~/.vim/pack/*/start/, 跟 ~/.vim/pack/*/opt/ 都只掃描一層子目錄,並無支援下層所有子目錄 (Recursive subdirectories) 的設定。 因此安置 plugin 跟 package 時,要留意目錄的位置。 多一層、少一層就不會如預期般載入。

Q: ftdetect 是什麼?

"ftdetect" 的 "ft" 是指 file type,ftdetect 是用於偵測檔案型別的 script 。

Q: packadd! 加了 ! 的差異

有時候會需要 Vim 在完全不載入 plugin 下執行 (ex: debug 或 shell script) ,而使用 vim --noplugin 的選項。 然而,若原先 optional plugin 是在 ~/.vimrc 設定檔或是某處 script 裏以 :packadd 《PLUGIN_NAME》 執行的話,還是會被逕行載入,而與 vim --noplugin 的目的衝突。 若是希望 optional plugin 在 vim --noplugin 的狀況下不被意外載入,可改用 :packadd! 《PLUGIN_NAME》。兩者的載入條件比較表如下:

vim vim --noplugin
:packadd load load
:packadd! load not load

簡單來說,要點有:

  • 若在 vim 一般模式,則 :packadd:packadd! 無差異
  • 若要在 vim --noplugin 時不被意外載入, 則使用 :packadd!

從 Pathogen 轉移到 Vim native

Step 1: 將外掛從 Pathogen 的目錄搬到新目錄

mkdir -p ~/.vim/pack/default/start/
mv -v -i ~/.vim/bundle/* ~/.vim/pack/default/start/
rmdir ~/.vim/bundle/

註: 這裏的 default 是自訂名稱,可依個人需要更改。

Step 2: 刪除 Pathogen 的檔案

[ -f ~/.vim/autoload/pathogen.vim ] && rm -v ~/.vim/autoload/pathogen.vim

Step 3: 拿掉 Pathogen 的設定

~/.vimrc 中,刪除下列設定

execute pathogen#infect()

完成後,再重新啓動 Vim 程式即可。

軼聞

2010-08-12 聚會時 pct 提到了 pathogen 和 c9s 寫的 Vimana

關於 Vimana , Tsung 曾寫過一篇 blog 介紹: Vim 的 套件(外掛)管理系統 – Vimana – Tsung’s Blog

2013-03-28 時,yan 也提到 pathogen

2015-01-08 時, peter 提到 vundle

2015-04-09 時, dlin 提到 Shougo/neobundle.vim

2016-11-10 , BestSteve 提到 Vim 8.0 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