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特17劃

及時當勉勵 2004/06/07

Facebook post 2017-04-25 — 2017-04-25

Facebook post 2017-04-25

稍早,約下午5點半時, 經有一起交通事故. 

在中和景安路近宜安路, 遇到工務人員在修路燈,  地上留了一條纜線在地上, 前面的騎士騎過時壓到地上纜線, 車子失控跌往左邊, 刮到左邊的車後停止了下來, 施工人員也愣住了。騎士指著地上的線, 口齒不清的試著說話, 而施工人員則是一直對他強調後面有安全錐怎麼没看到, 我這才注意到苦主是個黑人。

接下來, 被刮車主、施工人員、小黑, 就在那裡理論跟等待警察到來。

事實上, 我認為騎士完全是無辜的, 我覺得換作是我, 我也一定會遇到相同的狀況 

施工人員聲稱的三角錐, 其實就貼放在後方(靠停在慢車道)工程車的前輪, 我也是事故後, 聽施工人員講, 回頭看才看到. 所以, 就一個騎士而言, 大概就是繞過路邊停靠的工程車, 然後往前騎到機車停等區的過程中, 就壓到線跌了. 當時是紅燈, 如果是行進中發生, 後果可能會更嚴重.

為什麼我會這麼清楚, 因為我就在騎士的正後方(我騎腳踏車), 我目睹這一切發生的過程. 出事就只那一瞬間而已, 事後我一直反覆的回想, 中間到底漏了那個環節, 如果是我, 我躲的掉嗎?! 我想了好多遍, 心中都還是只有一個聲音,"如果施工人員有拉封鎖線或是圍住的話, 就不會發生了"

目擊者應該不只我一個, 但正值下班時間, 大家都各顧各的騎走了, 工務人員也䦕始移開後方的工務車, 我覺得如果我不說出我看到的事, 我幾乎可以想見到, 99%的結尾是推給說不清楚的騎士叫他賠. 如果, 我就這樣離開的話, 我一定不會原諒自己的.

所以, 我就留下等警察到, 留下目擊者聯絡方式後離去.希望未來结果是好的.

以上皆個人親眼所見到的, 為怕之後記憶混淆失真, 故先在此留下紀錄.

Comments:

  • Kenny Chen: 真相只有一個!😆
  • Will Wang: 好巧。 <br/> 不久前的某天晚上,我開車在路邊等人,對向有台車猛烈撞到停在路邊的一台車,然後就開走了。因為聲音很大,很多人都駐足看了一下,但都沒有後續動作。我剛好車上的行車記錄器把過程都錄下來了,雖然本來要趕去同學會,但還是打電話報警,還去警察局說明過程跟複製錄影檔給警察,晚了兩小時才到同學會,但覺得開心。 <br/> 有趣的是,正要開去警局的路上,被撞的車主剛好來開車但是沒注意到被撞,還要直接開走,還是我老婆衝下車去叫住他 <br/> 後來調了不少監視器,最後把肇事者捻回警局+談好賠償 🙂 <br/> 這社會值得更多的關心,大家互相。
  • Vincent Cheng: 做什麼的工程?台電?中華電信?第四台?固網?有遇到這種事,請拍照上傳到相關單位,讓相關單位去做檢討改進。因為有纜線,我也只能猜這些單位,就我自己在台電訓練中,應該不會是台電的工程,現地作業一切都照SOP在做,也希望其他單位的工程人員也可以標準化,防範未然。路上也請大家要小心。
    • 李俊裕: 不確定,看起來像是外包單位。祝訓練順利嘍!
  • 李俊裕: 19:42 剛作完筆錄, 警員素質態度良好, 然筆錄由警員輸入, 字句修改後不一定能100%呈現自身感受. <br/> 我覺得最不適應的, 是簽名後的筆錄內容, 並不會複印一份給我留底. 我有問了, 但似乎挑起了某種不信任. 所以手上空空,有種不踏實感。 <br/> 不知道不作複印留底的原因是為什麼? 若過一個月再傳喚我,我還會記得過我寫什麼嗎?
  • Harris Wu: 熱心助人 幫推~你好有正義感!
  • 李俊諺: 好人一個
  • Jimmy Christ Peng: 台灣好人代表 <br/> 永遠的前輩
  • Wendy Hsu Shope: 讚讚讚!
  • 張雅婷: 你是好人👍👍👍 苦主感謝你!!
Facebook post 2017-04-23 — 2017-04-23

Facebook post 2017-04-23

Hinet 海纜故障,連往美國、日本網路大塞車,我維護中的主機全中標了。就在等卡卡的網頁連線時,我突然意識到,FB 超順的,完全沒受影響,這個"美國"網站到底是怎麼作到的? 台灣用戶的資料FB到底是放在那?

Comments:

  • Shih-Yuan Lee: 臉書不是在台灣有放主機?
    • Shih-Yuan Lee: 咦?誤會了
    • 李俊裕: 我記得是沒有,但不知道我的資訊是否有誤 XD (所以我很好奇 … )
    • Shih-Yuan Lee: 有新聞說會找本地廠商合作
    • 李俊裕: 剛查了一下,FB網頁會連 5-edge-chat.facebook.com (掃了一下 , range只有 1~6 ), 這個連往 edge-star-shv-01-tpe1.facebook.com (31.13.87.1) , 就 ip 資訊是在台北沒錯, 名稱是 "Facebook Ireland Ltd" . 不過連線內容主要是 chat, 不知道貼文跟討論資料是怎麼從美國傳到台灣的? (希望沒有經過不應該經過的地方XD )
    • 李俊裕: Imgur
    • 李俊裕: Imgur
    • 李俊裕: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7&t=3925199
    • 李俊裕: 確實有節點了,現在ping facebook.com 有連往 edge-star-mini-shv-01-tpe1.facebook.com ,但我記得昨晚 ping 的結果不是這樣的 ( 還是我在作夢…? )
    • Yuan Chao: 也可能是因應斷纜問題調整的?
Facebook post 2017-04-22 — 2017-04-22

Facebook post 2017-04-22

今天有台榨汁機(Juicero)成了眾人眼中的大笑話,FB上已有 N 個人表達了嘲諷之意。但我卻覺得這個 idea & design 非常了不起,無論如何我都笑不出來,我是瘋了嗎…?

Comments:

  • Shih-Yuan Lee: 將果汁放入真空袋中,然後用機器擠壓將果汁擠出來,這樣的 idea 跟 design 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
    • Thinker Li: 看準現代人很潮, 但不想處理殘局! 以這點來說, 很不錯啊
  • 林雨蒼: 我猜了不起的是行銷,居然可以賣出去? <br/> 但我個人認為,產品做好仍然是比行銷更重要的本質。
  • Macpaul Lin: 小聲說,有一種類似的東西叫液體咖啡膠囊。但是機器好歹提供了加熱或者加牛奶的功能
    • Shih-Yuan Lee: 然後膠囊本身號稱可以回收,但是實際上卻是回收不切實造成更多的污染。
    • Macpaul Lin: 請愛用不鏽鋼膠囊 然後自己填充咖啡粉 XD
    • Yuan Chao: 張弘憲 可以 google k-cup 發明者,其他規格的其實也都差不多… 丟掉的膠囊,多是鋁箔黏著塑膠塗層包著咖啡粉。
    • Macpaul Lin: Nespresso台灣客服曾經有回覆我,經濟規模不到的市場就不會做回收。其他國家市場有賣商用/家用回收機。 <br/> 台灣幾年前開始做回收,是跟回收業者合作,你自己要花錢買回收袋,或者自己拿去nespresso。但是沒有對商業客戶服務;也就是公司用的膠囊幾乎都進了垃圾桶。 <br/> 回收這部分各地區目前看起來沒有統一政策
    • Yuan Chao: 其實結構跟鋁箔包很像,只是差一層紙… 據說鋁箔包一直到這一兩年才真正有回收… XD
    • 李俊裕: Yes, 這也讓我想到之前才揭露的紙杯回收的問題,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uk/2016/09/160902_britain_focus_coffee_cups_recycling
    • Yuan Chao: 能夠完全燒掉還沒有污染,對我來說已經很環保了。 XD
    • Shih-Yuan Lee: 我現在都自己在家用磨豆機磨咖啡豆,然後用咖啡機沖泡義式咖啡。
    • Yuan Chao: 義式的快很多,而且不用濾紙,是環保得多。(當然前提是高壓蒸氣產生器可以用很久 ex. 摩卡壺 )
  • Henry Su: 精心設計的騙局,當然準備被各位洗臉。重點不是放在 idea & design。
  • 李俊裕: 感謝樓上諸位蒞臨指教,著實讓我又學了一課 ~
  • Yuan Chao: 話說回來,我也是對於可以建立這些個,類似噴墨印表機可以買墨水匣送印表機 eco system 的行銷 idea & design 非常佩服!
Facebook post 2017-04-19 — 2017-04-19
gentoo in docker with systemd — 2017-04-18

gentoo in docker with systemd

想在 docker 建一個 gentoo 的 LAMP 測試環境,但安裝完 apache, mysql, php-fpm, … 後,卻卡關了。

原因在於 gentoo 預設的 init 系統是 openrc,而 openrc 不支援 docker 環境。

所以,無法以

service apache2 start

/etc/init.d/apache2 start

這樣的方式來啟動 LAMP 相關 daemon 。

但是,為什麼 Debian 的 docker image 就可以呢?

於是我比對了一下 Debian 的狀況,發現 Debian 的 /usr/sbin/service ,還有 /etc/init.d/ 下的 init script 實作中有考慮到 virtual machine 的環境,因此可以在 docker 下執行。

而 gentoo 的 /etc/init.d/ 下的 init script 則是都綁定 openrc ,但 openrc 不支援在 docker 裡使用。而如果在 gentoo 裡不使用 openrc 的話,就相當於要自己弄所有 daemon ( apache/mysql/php/sshd/… ) 的 init script。這代價太大了,而且即使今天硬幹成功了,未來也不易維護跟重複使用。

後來,想到的另一條路是,將 openrc 換掉,改成 systemd 試試看。現在大部份的 daemon 套件都有附 for systemd 的 init script。所以,就改往 systemd 的方向來 survey。

改用 systemd 的好處是,可以接軌各大 Linux distro 的主流趨勢。 ( 註: 根據 https://zh.wikipedia.org/wiki/Init 的描述,至2015年,大部分 Linux發行版 都已採用新的 systemd )

不過,另一方面的顧慮是,systemd 目前不符合 Gentoo Linux / Funtoo Linux 的預設設定。而且, Gentoo Linux / Funtoo Linux 的創始人,也公開宣示過不支援 systemd。( 註: <a href="http://www.funtoo.org/Funtoo_Linux_FAQ">http://www.funtoo.org/Funtoo_Linux_FAQ</a>  的 "<span style="font-size: 16px;">Do you support systemd?" 一節 )</span>

這個狀況至今仍是僵持在那邊。

撇開上述的討論,繼續原本的安裝 system 的步驟。一開始想說,只要安裝 systemd 之後,再切換成啟動 systemd 即可,然而,事情沒這麼簡單。因為 systemd 的啟動過程中,會用到 /sys/fs/cgroup/systemd 目錄,但作為 host OS 的 Gentoo Linux 並沒有這個目錄 ( 因為 Gentoo Linux 預設不使用 systemd ,自然也沒有 /sys/fs/cgroup/systemd )

所以,必須要自行手動作 workaround 如下:

mkdir -p /sys/fs/cgroup/systemd
mount -t cgroup -o none,name=systemd cgroup /sys/fs/cgroup/systemd
mkdir -p /sys/fs/cgroup/systemd/user
echo $$ &gt; /sys/fs/cgroup/systemd/user/cgroup.procs

另外,啟動 gentoo with systemd 的指令也要加上選項參數如下:

opts=""
opts="$opts -d "
opts="$opts -v /sys/fs/cgroup:/sys/fs/cgroup:ro "
opts="$opts --privileged "
opts="$opts --cap-add SYS_ADMIN "

docker run $opts &lt;image id&gt; /usr/lib/systemd/systemd

這樣子就可以啟動一個有 systemd 的 Gentoo Linux instance 了。

為了方便日後 Recycle 使用,我另外設置了 autobuild 的 docker repository 放在 docker hub 跟 github 上

歡迎有興趣的人自行取用。

Facebook post 2017-04-13 — 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