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年後再次提筆Blog
這是個對沉默的人不利生存的年代,當大多數的人的注意力都被FB動態和碎片化新聞洗走後,低調的人似乎只能自行默默的死去。為了生存,只能強迫自己也加入刷存在感的行列,試著提升一點個人的存在價值。
其實我一直有保持有思考跟紀錄心得的習慣,只是很少主動在FB/網路上發表自己的看法。我知道,寫Blog跟發表網路評論對於個人價值提升有很多好處, 很多實際案例擺在眼前,而我自己也熟悉這些網路平台跟工具。然而,但為何自己總是佇足不前呢?
除了對寫文章的惰性外,另一個或許就是對自我變質的害怕吧…。一旦漸漸有了影響力跟身價,成為了某個"咖"之後,會不會就也開始端起架子,變成一個連當初的自己也不認同的人呢?就好像當一個員工,當上主管後,就也漸漸變成自己當初最討厭的老闆一樣?
我不知道。但面對未知的未來,也只能試著走下去看看了。
除了上述負面的想法之外,其實也有其他正面的動機,驅使我繼續作這件事。
其一,近期在整理過去資料的時候,意外發現我過去無意間寫下的心得,也曾在網路上的某處,鼓勵了某些人。雖然,自己並不如對方所想像得那麼偉大,而别人的成功也絕大部份是他自己認真努力的成果。然而,對於"自己的文章對別人有點幫助"的這件事,還是感到很開心。
其二,對生活中遇到的時事見聞,常常會激發心中的想法。許多想法其實是重複的出現並繚繞心中, 又長期找不到知音傾訴,久了就成為心中的包袱。我發現,將這些想法好好的沉澱,寫下來成文章之後,心中的包袱就好像在那瞬間放下了,干擾跟分心的因子也從此少了一個。
其三, 我現場解說的技巧不流利. 對於我想說的內容,若能用網頁文章轉貼給討論對象的話,我就不需要趕在有限的時間內, 喋喋不休的硬塞給別人了. 想聽的人,隨時都可以打開來慢慢的看, 我也不用再一直掛心自己臨場表現好不好, 擔心講不完或忘掉漏掉什麼的, 只消讓一篇寫好的文章在網路上的某處,靜靜地傳達給對方即可。
其四,寫文章很花時間,但更長遠來看,若文章的內容能被重複使用的話,今天花了1.5小時寫文章, 未來可能因此省去3~5次20分鐘的口頭解釋, 其實是不斷地省下更多的時間和耐心. 如果, 我寫的內容能回答某些常見疑惑或月經題的話, 或許我不只能幫自己省時間,還能幫别人省時間.
其五,整理舊文時,偶爾意外發現一些早已忘記的生活點滴。坦言,讓別人看到自己真實生活的不同面貌,還真會有點不自在,但回顧曾留下的紀錄時,往往都還是慶幸當初有紀錄下來的。這些紀錄,讓我在這個被快速遺忘的時代中,好像還擁有點什麼一樣。
以上,大致寫下了這次復筆的幾點想法,希望未來的自己感到迷惑時,能再回頭看看一下當時的心境。
加油!
2022-09-26
從這一篇 post 之後到今天,陸續累積了不少篇章內容。自我檢討了一下,為何沒有發佈的的原因,大致上是:
- 有些文章寫了七八成,但覺得不夠好或是有些地方查證不完全,就駐足不前不敢發佈
- 個人長期的拖延症、完美主義而害怕失敗的弱點所致
- 我思考跟內容編輯,主要是在筆電的筆記軟體上(先前為 Zim ,現改為 Obsidian ),而非在 Wordpress 網站上。
- 上傳文章時要花一番修正格式的功夫,而懶得動手
2024-04-03
前些日子讀到了 hychen 的一篇文章:我們究竟是思想曝露過多還是過少? - 不可觀修行筆記 。提到了一個觀點曰: “300萬字的思想做後盾” 。他引用的論述如下:
「為什麼『他人能在社群軟體上定義你是誰』?
也許正是因為你的思想暴露太少。
如果思想暴露總是『撈撈叨叨二三句』,
那麼他人便無從得知你的全貌,
進而他想怎樣定義你就可以怎樣定義;
若不幸面對網路暴力,你就會無力還擊。
若自己寫出三百萬字的思想作後盾,
那麼恐怕眾口沒那麼容易鑠金吧。
一點個人愚見。」。
聽聞之後,這話常反覆浮現迴盪在腦海中。在此記下來,作爲自我勉勵的動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