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打誤撞的跑一休一

Posted by 每特17劃 on 2016-11-30

誤打誤撞的跑一休一

去年(2015)跑完臺北馬之後,覺得已完成了一個人生經歷了,不想再把練跑填滿行事曆的每一天,希望能以一個更舒服的生活節奏來享受跑步這件事。於是我給自己一個新的目標,7分之123456,意思是,每7天跑12公里3次,跑速維持4'56,大概就是週二、四,各跟團跑1小時,週末再抽空跑個1~2小時這樣。

雖然,依當時的體力跟身體狀況,每天跑不成問題,但每天這樣下去,跑量強度只會想越撐越高,跑步佔的時間也越來越多,最後生活中滿滿都是跑步。這並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所以希望去作點改變。

但作這樣的改變之前並不是沒有擔心的,因為"每天跑"跟"隔一天跑",本質上其實是不一樣的,就好像每天上班的正職工作跟只上一半班的兼職工作的差別一樣,不只是時間上的差異,在興趣的專注度/習慣制約/生活比重/…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誰曉得我會不會從休一天,變成休兩天、三天,越休越久,最後失去了跑步的熱情呢?!我真的能克服這樣的人性關卡嗎?

10個月後的今天,我想我通過了這個考驗,在此也想說說自己在這改變之後的心得和發現:

1.

跑團的定期團練,對興趣的維持是很關鍵的力量,因為一個人跑難免感到孤獨。 我很幸運,在這段時期,一直有週二的R2R中正團,週四的台北圓山團(前R2R圓山團),週四的熱血凸台的固定團練活動可以參加。 能和喜愛跑步的跑友一起跑步聊天,真的是我持續跑步的一大動力,謝謝這群熱愛跑步的朋友們!

2.

開始跑一休一之後,我意外發現10KM的跑步表現沒有退步,反而進步了(緩慢但持續的進步)。 以前跑步前常出現的疲累倦怠感也不見了,變成是一種身體想跑、心裡也想跑的雙重期待感。 之前遇到下雨天會覺得好像撿到一個休息的藉口,想說反正每天跑,明天再補就好了,輕鬆之時卻又有點意志不堅的罪惡感。 但現在跑一休一卻覺得有種"好像放假要被取消"一樣的難過,無論風雨都要拼一下,不然就要再等個兩天才能再跑了的珍惜感。

3.

雖然 10KM 進步了,不過長距離的有氧耐力確實有退步。不過這一點後來在週末補上 LSD 後,就改善了。

4.

更常遇到 DOMS(延遲性痠痛)。 我一開始還以為是自己退步了,而且還退步的這麽快、這麼明顯。 但幾次細心記錄體察後,發現並不是,我觀察到的現象是這樣,假設我週二晚上跑,隔天週三的早上腿可能感覺正常,甚至還有種剛充完電微微暖和的感覺。 不過一到週三下午或晚上,就漸漸開始浮現延遲性痠痛的症狀,通常會在週四上午達最高峰,過週四中午後就逐漸消退,然後週四晚上退完剛好接上跑步。 有趣的是,DOMS 難預測,有時週三早上覺得雙腿極好,殊不知晚上一樣痠痛。 也常常發現 DOMS 出現在預料之外的位置,即使加強伸展收操,痠痛的感覺跟週期似乎依然故我,簡直就像開彩券對獎一樣。 BUT 如果我週三早上或下午在痠痛出現前,有再一次跑步(20-30min以上)的話,晚上的痠痛就消失不見了! 或許這就是常會聽到的"比賽完隔天緩和跑"的建議,是一樣的道理。 不過,我並沒有這樣作,相對的,我甚至有點期待DOMS的出現。 因為在DOMS期間,我常常會反覆去摸索定位痠痛點的位置,嘗試不同的分解動作跟姿勢,看看能不能找出是那個環節在作怪,借此修正我跑姿方法上的缺陷。 就好像兇手留下的線索越多,就越容易破案一樣。 DOMS留下的痠痛線索越多越明顯,我高興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會想把它抹去呢!? 相較於大多數的人對於DOMS,無不用盡各種方法,非得除之而後快。 我這樣的想法,的確容易讓人覺得離經叛道吧。 但我始終堅持下來,一直到我讀到解剖列車一書後,才發現自己這樣的堅持,竟誤打誤撞的得到另一個更大的益處。

5.

一般跑步受傷的,比例最高的是肌腱,也就是肌肉與骨骼的軟組織筋膜。 一般跑步拉傷去看復健科時,或許你會發現診斷書上寫的就是肌腱炎。 這說明,跑步環節中,肌腱所佔的關鍵腳色。 然而,肌腱並不像肌肉一樣有血管通過,而是以膠原蛋白為主成分進行消耗與修補,速度緩慢很多。 在"解剖列車"一書中提到,而人體在作完有強度運動後,膠原蛋白修補週期如解剖列車內中所提供的這張圖所示:

Imgur

在劇烈運動完後,肌腱內含的膠原蛋白會同時有分解跟合成的進行。 有點像都市更新,一邊拆房子,同時也一邊在蓋房子。 週期前半段是拆得比蓋得快,所以淨值是負的,處於虧損的狀態,一直到約 36 小時後,才終於轉虧為盈。 然後在 72 小時後,慢慢達到新的平衡。

再細看一下圖表細節,合成分解的進行約在 24 小時達到最高峰,然後在 24~36 小時之間,淨值虧損慢慢減緩並轉虧為盈。

咦!?,這週期還有現象時間順序,不正恰好就跟我經歷到的 DOMS 痠痛週期不謀而合嗎?!!! 意會到這一點的當下,心中似乎響起了一聲叮咚,而我跑一休一的節奏,也就是相隔48小時的時間,身體也正好處於自然修復後"盈餘"的狀態。 沒想到當初自以為是的堅持,竟然不知不覺中恰好符合了身體自然修復的週期,這巧合實在令我不禁感動想哭。 回想之前還在每天跑的時期,其實身體當下是正好處於 24 小時,膠原蛋白淨值虧損最大且正在積極自我修復的時候,會感覺倦怠且容易受傷,其實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6.

此外,解剖列車也提到(解剖列車 p.214),膠原蛋白的半衰期是1年。 因此,肌腱筋膜的養復,不像肌肉成長3個月那樣快速,而是需要 6~24 個月這樣長的時間。 因此養護方式的不同,短期內是看不出來的。 但隨時間增長,健康與受傷的兩者傾向之間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也無怪乎書中所提的"需要溫和的毅力"了。

7.

在我慢慢發現跑一休一箇中的好處時,又意外發現背後的秘密原理之後,往往會想跟身邊的跑友一起分享心得,也熱切主動的想說服別人跟我這樣作,巴不得所有人也能跟我一樣得到有相同的好處而感到共鳴。 不過,很不幸的,我似乎從來沒有成功過。 你也知道,要一個每天跑步的人,中間停下來休息個一天,簡直跟要死了一樣的難過。 然而,當跑量過度受傷時,被醫生禁跑個 2 週(想當然爾,忍不到兩天就又開始偷跑了,呵),反覆輪迴如此實在矛盾。 這對於我這樣一個雞婆的個性,常常忍不住一再出言提醒,卻往往也因此磨光別人的耐心而進了黑名單。 其實我也曾受傷過偷跑過,何嘗自己也不知這種矛盾與難受呢?

幾次歷練下來後,我慢慢體認到,每個人的身體都是自己的。 不管是愛惜還是虐待,都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而且這個選擇的背後,常常有太多我們不知道的因素。 也許是某個承諾、某個信仰、某個成長背景…等等我們不了解的原因。 而同樣的選擇,也許對我是最佳選擇,但對另一個人卻不一定是他的最佳選擇。 所以我們應當謹記,尊重每個人對他自己所作的選擇,任何時候都是。

8.

承上,或許我的心得,不見得適用每個人,但我仍相信我的親身經驗,也許會對某個我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有所幫助,這也是促成我寫下這篇文章的動力之一。 如果你認同跑一休一的觀念,也幸運地能從中獲得好處,(謝謝,我很開心),同時又遇到跟我一樣的(關於雞婆)困擾的話, 我想引用 Jason Robillard 書中的一段話:

如果所有的方法都失靈了,你就別管他了,自己跑得開心就好!
臉上帶著微笑、好好地大笑,解放自我,全神貫注在赤腳跑步的體驗上,這會是宣導赤腳跑步的最棒方式。

(書名: “更快更安全的赤腳跑步法”, The Barefoot Running Book, 徐國峰譯, p.161)

希望以上的分享,也對您有幫助

後記:

10個月後的今天,我發現我已經好一段時間沒有受傷了。當然,這段期間我所作的改變不只有跑一休一的部份而已,在伸展/赤足/平衡/… 都作了些不同的嘗試和調整。最近也首次達到了"連續三次跑後隔天完全沒有 DOMS 症狀"的狀態,雙腳感覺越跑越健康、強壯,腳傷的陰影也已漸漸散去,跑步時我甚至忘了腳曾經跑步受過傷這件事,身體彷彿已準備好要接受另一個階段的挑戰了。

註: 我並非醫師或專業教練,並不一定是 100% 正確無誤的。也還有許多未解的問題跟謎團,仍在摸索學習中,歡迎任何交流回饋、建議、或指正錯誤的地方。